無題


這個部落格是在2012年11月28日開張的,我很清楚的記得那天我接了一個很困難的case,像鬼打牆似的陷在一個停不了的會談中。拖著疲累的身心回家的路上,漫無目的的滑手機時,我發現Sukkie的照片有種不可思議的力量–他讓我的心情迅速變好。這個發現讓我感動,有些話想記錄下來,於是我開啟了這個部落格。

至今也兩年了。在我寫了上一篇「品味人生」之後,我突然覺得可以了、夠了…,這感覺是清明、滿足、平靜的。這是我在此人生階段的感覺,也是我對Sukkie的感覺,也可以說是我對「這份關係」的感覺,它會更迭但不會寂滅。

還好他是一顆星,不管在哪裡我都能看見。也或許有一天我不再執著於看見,因為看再多也不會滿足,那不如告訴自己看過就好了。千江有水千江月,我們都在歲月裡走著。

在這兩年中,我覺察到自己的心境有很多轉變。我放下了一些生命中無可奈何的事,但我卻積極的喜歡上了某人。如果「追星」和「放下」是一起一落、一放一收,那我欣然接受這可愛的韻律,並且更感謝Sukkie此時出現在我的生命裡。

下一個劇本,我希望他能挑戰更多人性的矛盾複雜,價值的對立辯證。當他拿起指南針時,我猜他已然在思考這些 ,他思考著生命中許許多多的選擇。而我很想看到一個青春正盛的年輕人,他如何詮釋這些選擇?他想告訴20-30歲這世代的人什麼領悟?

人們看到他的自由,就說他虛勢;看到他外表的美麗,就說他像女人;看到他自信勇敢,就說他得意忘形。人們只看到他的放,卻沒有看到他的收。其實「志得意滿」是需要通過很多謙卑努力才能到達的境界,但在這吵雜心亂的人世裡的人們,並不想用心去看一個真實的人。

即使世界曾經嚴峻的對他,到現在也是如此,我希望他仍能堅持用深情擁抱這個世界。

就這樣逍遙直進吧。有一天他會更自由,更接近他想要的平凡。

 

品味人生


在認識sukkie的過程中,我發現這孩子很能講,在面對不同的場合,應對提問中,他時而莊重認真,時而嘻皮笑臉,但不變的是他總能說出深思的觀點。他的想法看似漂泊不羈,卻又有種說不出的篤定、堅毅在裡面。他樂觀自信的談他的得意,也不避諱的自嘲失意;他常常把夢想掛在嘴邊,卻也總是談著他的計畫、作為和責任。在接觸自己的過程中,他並不是封閉的,我發現他充滿了人味,真誠的關懷身邊的人,甚至是粉絲。對明星來說,粉絲應該是一個既具體又抽象的群體,他們到底是誰?為什麼要對我那麼好?什麼時候就不再愛我了?唉真是夠朦朧的。辦辦見面會,偶爾簽名、握手、發訊息問候,其實這種一以應之的對待也就可以了,因為大部分的明星也就做到這樣。但他不只是這樣。他在意粉絲的安全,關心粉絲的想法和感受,他思考著怎麼才能夠最大程度的跟粉絲溝通,怎麼才能讓粉絲的付出值得。

 

某一段時間裡,研究他成為我的興趣,我發現這個明星愈瞭解愈有意思,不過我的態度也漸漸在轉變,從覺得有趣變成喜歡,喜歡到欣賞;從看一個明星到看一個人,從看一個人到看一個靈魂。瞭解更多之後,我再也不敢說他只是個「孩子」。他是一個不凡的年輕人,正走在一條實踐自我的路上。一般人要做到一致性,也就是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做自己、整合自己與環境的關係,都已經十分不容易,他身處在複雜的演藝圈這麼多年應該更困難,他是如何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

 

喜歡和欣賞,似乎也還無法完全形容我對他的感覺。

 

我記得年少時讀李白、蘇東坡、辛棄疾等大家,每讀到一首新詩詞,內心就無比澎湃感動,往後也總是回味再三。隨著年歲漸增,見識漸廣,那種初次相見的悸動已經不在了,留下的卻是愈陳愈香,永遠不會改變的深情。這幾位文學大家為什麼讓我特別喜歡?小時候我可能說不上來,反正就是讀不膩,愈讀愈喜歡。現在我已經可以瞭解為什麼。因為這幾位的文風平淡真實,而他們的平淡真實是反映了他們人生起承轉合中的自我探索。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他們的人生都經歷過壯志未酬的憤慨不平,難能可貴的,他們都沒有放下對人性的信心和與人連結的真心。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笑見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說明了他們依然保有擁抱無情人世的熱情。

 

27歲的張根碩牽動我的,也是類似的感動。把一個年輕的韓流明星跟幾位已故的中國文學大家相提並論未免可笑,也是啦,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像話,但因為這中間有個橋樑是我,所以我是可以把他們相連的他們都是浪漫的理想主義者,我也是。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功夫,哈哈,大學時我也常醉倒,不知東方之既白啊。

 

某一年夏天炎熱異常,我跟同伴走聖稜線來到了北稜角。太久沒下雨,幾個取水點都取不到水,一路省水喝,心心念念要趕到翠池紮營,痛快的喝水、游泳、洗澡。好不容易到了北稜角,卻發現翠池整個乾涸。行進水已經快沒了,最後一顆柳丁連皮也不放過的吃掉了,大夥兒渴到一個抓狂的境界。此時英明的領隊決定從碎石坡下切,抄捷徑到三六九山莊。於是接下來,我們一齊在碎石坡滑行,遠處看來應該以為雪山山崩了吧!衝到三六九的時候,大家迫不及待的掏出鍋碗瓢盆,取水煮了一大鍋紅茶,那是我這輩子喝過最好喝的紅茶。理想主義者就是這樣,追尋著超越自我極限後的痛快。但是痛快前的那段痛苦可真難熬,不但口渴到想殺人,還恍惚到水泡破了指甲掉了都沒感覺。在大雪裡找不到路而差點掛掉,在全身濕答答了六天之後差點爛掉,反正不幸的事情真的很多。複雜的時候,就用簡單的心去面對,想那麼多幹嘛,活下去就對了。

這時候,人也就真實了。

 

Sukkie靈動的生命力,讓我這個千帆過盡的中年人眼睛一亮,就像讀到新的詩篇時的感動重新回來了,而且三不五時。詩篇也好,風景也好,美好的人事物看一輩子也嫌不夠,品味他的同時,也是在品味自己的人生啊。

 

掉坑的瞬間

2012年7月的某個週末夜晚,我躺在沙發上拿著遙控器亂轉、放空的時候,突然有個畫面讓我放下遙控器不轉了,那是東森電視台重播的『原來是美男』。吸引我看下去的那個片段,是男主角跟女主角在一個水池邊爭論著什麼,然後男主角把女主角交給他的戒指丟進池子裡。

外型奇怪,性格、表情刻薄,是我對男主角的第一印象。一般韓劇男主角通常是高大英挺有肌肉,個性可以困難怪異但不能太苛刻。「好奇」是讓我決定繼續看下去的原因,不過,這一看下去我就驚訝了。

從丟戒指、找戒指、還戒指,這不過幾分鐘的戲裡,男主角就讓我看到了「黃泰京」這個人物的情緒、人格特質、甚至是他的父母。女主角都說那個戒指對她有多重要的意義了,男主角卻冷酷無情把戒指扔到水池裡,還說這是對她的考驗?是什麼樣的人會給出這麼殘忍的題目來測試別人?由此可知他的父母從小也給了他很多殘酷苛刻的考驗。扔了之後,他臉上瞬間交織著同情、後悔、疑惑、拒絕、不屑、強勢、擔心…的表情,說明了角色的人格特質中有很多本我和自我的內心交戰,因此出現了錯綜複雜的初級情緒和次級情緒,而男主角出色的在他的眼神和表情裡表現了這些。不過以上這個層次的表演,很多演員都能做到,只要夠用功,參透劇本和角色,就可以揣摩出這些情緒。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當黃泰京以為高美男要揍他,卻被高美男緊緊抱住的那一幕。我完全沒有想到這個演員會這樣演,他用肢體語言來告訴觀眾,「你要打我,我也沒話說」(閉上眼,攤開雙臂準備接受這一拳),而那個僵硬的動作更完美的說明了黃泰京是個對情緒表達感到陌生、不安的人。也就是說,這個演員從頭髮、眼神、嘴角、肢體(那時還差一個語調,因為我聽到的是配音)無不在告訴觀眾,男主角黃泰京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而這一幕也是我掉坑的瞬間。

當然,我那時完全不了解前面的劇情。我不知道他們在戲裡演的是偶像明星,不知道男主角說「扔了就完了,讓我來教教你」指的是被母親拋棄的傷痛,也不知道他們這樣測試彼此,到底是為了什麼?

看完那集後,好奇心讓我立刻上網補看了前兩集。首先,天啊,男主角的聲音真是太好聽了,那個配音簡直天差地遠。再來,我了解了男主角的苛刻性格其來有自,他天生氣質是個適應性低、情緒本質難搞、反應閾極其敏感的人,也就是所謂的磨娘精小孩;而媽媽從小就不要他,也從不關心他的一切需求,更造就了他難上加難的人格特質。

當我再一次看完第三集的時候,我認為這個男演員十分特別。只關心劇情發展的觀眾,可能會覺得他演得太誇張,甚至不能接受一個畫眼線,還動不動就歪嘴展現驕傲不屑的男主角,這實在太超出韓劇男主角的一般形象了。但我卻被他的與眾不同吸引了,雖然這個男演員的氣質、長相、身材不是我喜歡的男性類型,但是他對角色的掌握度和詮釋方式,徹底抓住了我的注意力。

那我總該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吧?用關鍵字查了一下,知道了他的名字是「張根碩」,然後頁面上跑出來的什麼夜店…交往…亞洲王子等等我不感興趣的標題,我就沒看了。幸好,後來我把美男這部戲看完了,不然我就不會認識他。

第一次看完美男後,我又立刻看了第二次。我本來就喜歡看喜劇,而這齣戲讓我覺得很好笑,同樣的點不管看幾次都能笑得不可遏抑,太紓壓了。之後我又好奇的搜索了一下,發現張根碩還有別的戲,於是我接著看了瑪麗和愛情雨。

這時候我對Sukkie的感覺還跟別的明星沒有不同,或許我只是覺得他的演技很突出、很靈活,所以繼續看他的戲,也期待看他的其他作品。不過就在搜尋他的作品的過程中,我也順便看到了一些訪問視頻、訪問內容、紀錄片、他的粉絲對他的看法等等,然後基於對人的好奇,我開始想知道他曾經發生什麼事?為什麼他常常說些老成的話?為什麼他的粉絲要心疼他?

現在回想起來,這個「發現」的過程,就像在大海裡發現一顆美麗的野生珍珠,在夜空裡發現一顆特別閃耀的星星,十足令人驚喜。

人在成長過程中,總是沒有選擇的,必須承載一些拋不掉的東西在身上。『沒關係,是愛情啊』這齣戲好看的地方,就在於每個人物角色的生命故事能讓觀眾產生共鳴,「那不就是我嗎」(咳咳…我們只是沒有去看精神科而已),原來專業外衣下的精神科醫師也可以那麼平易近人,也有無能脆弱的一面(其實本來就是如此)。

人的問題從來沒有少過,但「轉化」未必都能發生。經歷過轉化的人,才知道轉化有多麼可貴,至少我是這麼看這個世界的,就像太恭實能看到鬼,池海秀會看到精神症狀一樣。Sukkie會這樣竄入我的眼睛,竄入我的腦袋,最後竄入我的心,也就是因為他讓我看到一個人的轉變過程,而這個過程是如此真實美好。更好的是,他不是過去,這個轉化還在發生,所以更讓我覺得驚喜。過去我欣賞的都是仙逝已久的古人,我透過作品看他們的一生,因此產生欣賞之情,從來沒有一個人像Sukkie一樣,讓我可以親眼見證他的變化和成長。

雖然我寫過『漂亮男人』的劇評,但那部戲帶給我的感動,完全無法用文字形容。Sukkie選擇這部戲一定也是想要跟鰻魚們分享這樣的感動,因為那是張根碩自己的真實經歷,一個從男孩到男人的蛻變過程。就像醫生想治好病人的病,心理師想紓解人們心靈的苦一樣,作為一個有志向的演員,他必定也想透過演員的身分貢獻自己所擁有的,分享自己經歷過的,帶給人們「希望」。希望會帶來改變,而他確實是這麼一個有心人。

也許我跟很多人的看法不同,我希望他能繼續堅持自己的信念,選擇他喜歡的作品,因為我相信他的直覺,相信他的選擇,我相信他的直覺和選擇都是從苦難中一點一滴歷練出來的。如果能看到這可貴的內在資產,就不會覺得收視率、人人影評、有如國王新衣的獎項和排名有什麼重要。

現在我身邊有很多人知道我喜歡張根碩,他們用「追星」來描述我的行為,那倒也無所謂,因為我也想不出有什麼詞彙可以精準的描述我的狀態,至少「追星」還比「迷戀」或「崇拜」更中庸客觀一點。

不過,常常潛水去看那顆珍珠,或不時仰頭看向那個星星,然後說:「嗯,他就是這樣子。」「他很棒!」想著:「他會怎麼做呢?」感受他自我實現時的快樂,接收他想跟鰻魚分享的一切,享受他多采多姿的表演,迎接他不斷帶來的驚喜(和填不完的坑)…,這才是我看著他的心情。

 

行歌珍藏的回憶

(圖cr:微博_Raisin_JKS)

10月的時候,Sukkie結束成都的活動,搭了晚上的班機回國,抵達首爾時已經是深夜。當時仍有很多鰻魚在機場迎接他。有一位鰻魚對他提出「Come to Singapore」的請求,他聽到了,但他立刻用韓文回答:「不要。」說完,露出了上圖那個調皮的笑容。

不久之前,我在臉書上看到一個鰻魚說,她只想看到在台北的張根碩,為台灣鰻魚而來的張根碩,所以不願意出國去看他,她說自己是個倔強又難討好的粉絲。

說「要」通常不會太難,想辦法就有機會達到。說「不要」,其實比較難。

這種感覺似曾相識。我離開紐約算算也有十幾年了,這段期間我看到World Trade Center 雙子星大樓倒塌的新聞,看了很多在紐約取景的電影,最近表弟還特地從紐約幫我帶回學校的玩偶…,但我沒有回去過,一次也沒有。其實要回去很容易,請個假,買張機票就得了,但我心裡知道,「我的紐約」只停留在當年的那個時候。五月的微風,十二月的陽光,我與這個城市共同經驗的美麗與哀愁,歡欣與孤單,都永遠停格在過去,不會逆轉了。或許我太害怕回去之後發現曾經熟悉的大街小巷,變得連名字都喊不出來,只能像個觀光客一樣,拿著地圖找路問路,那會是多麼落寞的感覺….。跟這個城市獨有的親密和連結,只有我自己才懂。

有些人事物,我寧願深藏在心裡,讓它成為一種鄉愁,淡淡而悠遠,這樣不也很好?

對於觸及不到的人或地方,愈是珍惜就愈不想輕易承諾,深怕輕率的觸碰,會讓美好碎了一地。

我相信Sukkie也不願意隨便承諾任何要求,即使當場回答「不要」可能會傷了那位鰻魚的心。如果他不是一個看重承諾的人,就不會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努力把做決定的權力拿回自己手上。他不願意輕易做決定,做違背自己的心志和辜負粉絲的決定,唯有這樣他才能夠有把握的說:「我的鰻魚由我來守護。」「以後也請跟著我,相信我,依靠我,愛我,我們一起走吧。」

Sukkie不出現的時候,鰻魚對他的想念總是滿滿的。有人找其他鰻魚聚會,有人修圖放圖,有人畫畫,有人跟我一樣寫文章,有人計畫著下次見他的行程…,各抒己懷。「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一句宋詞道盡了鰻魚這無可奈何的思念之情。

但我不想等待,更不願讓時間停格,因為他是個進行式,而我已經錯過太多可以喜歡他的時光。倒酒既盡,杖藜行歌,未來Zikzin的路上,順流或溯游,我都想一邊行歌一邊收藏,所有關於他…那在水一方的回憶。

 

根醬的志氣

 『人們對我評價最多的就是年紀輕輕就成功了。但是我不覺得那是成功。要是說我的人生中有十個扭扣的話,現在也只是開啟了兩三個而已。因為這樣,我才會好好的控制自己。』

『為了逗大家開心,我總說我就是〝根醬〞,還有我就是〝亞洲王子〞…,這些都是我的夢想…,好像每天都在進行自我催眠似的。』

『今天我的人氣,可能明天就變成泡沫,要是想到一瞬間就可能變沒的話,即使是做一件小事,也不會草草了事的。』


Cr: JKS Documentary 新韓流中心 我就是張根碩 Part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qDwTuyuyaU 


Sukkie曾解釋過他的名字"張根碩",張是施予,根是根基,碩是大的意思。

形象化就是:高高的石山上,有一棵根基很深的樹。(Zikzin Radio#18 Summer)  

如果他是樹,那麼粉絲是什麼?

 

你可以是風是土是水,是陽光是空氣,恆常的陪伴在他身旁;也可以是蜂是鳥是某一種生物,只是偶然的路過、遇見,駐足在他身邊,然後離去。不論怎樣都可以,因為這只是你自己的事。你要為誰成為什麼,向來就是自己的事。

 

試著想像一個畫面。有一隻松鼠發現了這棵樹,牠在樹上造了家,棲息了一段時光,覺得這棵樹的果子是人間無可匹敵的美味。可是有一天牠厭倦了這裡的風景,吃膩了這樹的果子,牠覺得是該走的時候了。

 

其實樹的本質沒有變,它只是遵循著大自然的韻律在生長。變得不能滿足的是松鼠本身。牠爬到樹的頂端看到了更好的樹,樹造就了松鼠對果子的品味而使牠想追求更美味的

這沒有對錯,這只是選擇。

 

或許松鼠會帶著感恩的心情對樹說:「謝謝,謝謝你讓我住讓我吃,這是我人生中最好的時光,有空的話我會回來看看你」;或許牠會默默的離開,只單純的因為想要移動;又或許牠會帶著惡毒的口吻說:「你變了,所以我不再愛你。」

 

會把錯怪罪到樹身上,是因為松鼠沒有察覺到自身的轉變,所以只好不停的變化自己的選擇,並且說是別人的錯。有一天當這隻松鼠可以愈來愈了解自己,愈來愈清楚自己的需要,牠才能成為別人的土壤或水。 

 

面對著這變動的一切,樹可以做什麼呢?

我想樹可以做的最好的決定就是:『我會在這裡,不會離開。如果有一天你想回來,我還是會在這裡等你。』

樹說:『不要忘記每一次相聚的時光,讓這一刻永遠停留在心裡。因為到了明天,今天就將成為過去。』(2014.9.27 廣州/Zikzin Man)